不久前参加的全市检察机关公文信息写作竞赛,于我而言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成长契机。这次竞赛让我在新挑战中收获了新知识、解锁了新技能,而“银笔杆子”这一荣誉的获得,既是对过往努力的肯定,更成为我未来深耕写作的动力。
回望信息写作之路,最初我常困于“写什么”“怎么写”的迷茫。直到跟随前辈学习撰写司法救助案例时,前辈一句“要让读者透过文字看见老人拿到救助金时闪烁的泪光,听见未成年人重回校园时欢乐的笑声”点醒了我,检察文稿绝非冰冷的文字堆砌,其背后深藏的是“法与情”的平衡,承载的是法条背后的民生温度。尤其是在与群众紧密相连的控告申诉检察岗位,我愈发清晰认识到,检察信息与公文是连接检察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桥梁,是展示检察工作成效与法治精神的窗口,更是传递司法温度的重要载体。

正因如此,在此次竞赛面对“检察履职助力祖国北疆平安建设”命题时,我跳出了对华丽辞藻的纠结,将目光聚焦于深耕多年的控申检察工作,紧扣检察办案主责主业,以本地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、推动基层治理化解矛盾纠纷、实现“案结事了人和”的实践为切入点,用控申检察“小窗口”的具体作为,展现高质效办案的“大文章”,让稿件真正做到言之有物、言之有理、言之有据。

此次竞赛的所思所感、所得所获,终将转化为工作的动力。今后,我将持续以赛促学、以学促进,在深学常思中打磨心性,于笔耕不辍中锤炼担当,用更扎实的文字功底记录检察实践,以更有力的信息成果服务检察工作,努力谱写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新华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