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刑事检察部门,有一群与案卷、键盘、屏幕为伴默默耕耘的“文字兵”,韩敏就是其中的一员。他们的日常,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亦无慷慨激昂的辩论,却在方寸文书间、字里行间里,以无声的姿态,扛起沉甸甸的责任。
在全市检察机关公文写作竞赛中获得“银笔杆子”奖,这份肯定让她更加确信:文字不仅是记录,更是责任的刻度,它丈量着每一起案件的严谨,也延伸着法治的触角。
面对复杂案卷,她知道自己不是天赋型选手。她会主动向师傅请教,明确案件争议焦点,梳理人物关系,在浩繁卷宗中抽丝剥茧,精准构建证据链条,于法律逻辑间反复推演,严谨撰写法律文书,确保每一步都稳扎稳打。她说:“起步时慢点没关系,案子的事实和证据基础不能在我这儿写歪了”。这份在办案一线深扎的实践,正是信息写作最丰沃的土壤:对证据的辨析、焦点的研判、矛盾的化解,为信息写作提供了真实、鲜活的源头活水。而信息写作,则是将个案实践淬炼为系统认知的过程,这既是“案上功夫”向“纸上智慧”的跃升,也是将个案经验转化为系统价值的桥梁,在“案里”与“案外”间的反复耕耘,让她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文字背后的重量。她深知自己的笔杆子还很稚嫩。若说“银笔杆子”是份荣誉,于她更似一束微光——既照亮“对得起案件”的初心,更激励她在平凡岗位上笔耕不辍。
她的故事,是万千基层检察官助理的缩影,没有惊天动地,唯有卷宗间日复一日的俯首躬行。这微光虽弱,却是法治星河不可或缺的星火;这力量虽静,恰是检察事业最深厚的根基。在字里行间的耕耘中,韩敏与她的“文字兵”战友们,正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公平正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