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1年,她带着懵懂与忐忑踏入检察院的大门。彼时的她,就是一个“新手小白”,在工作上处处透露着生疏:对办案系统如何操作摸不着头脑、搞不清卷宗归档顺序、跟不上检察官的讯问节奏。
第一次跟随检察官前往看守所提审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:讯问室内,检察官的威严讯问与嫌疑人的含糊应答交织在一起,她坐在一旁记录,手指在键盘上磕磕绊绊,越急越错,多次打断讯问进程。笔录断断续续,校对时检察官不得不反复补充完善。她站在一旁满心愧疚,而检察官并未责备,只轻声说道:“笔录记录的不是声音,而是还原真相。”
这句话如同一束光,照亮了她对书记员岗位的认知——这并非“打下手”的边缘角色,而是检察办案链条上最基础的“螺丝钉”。自此,她把每一次提审、每一场庭审都当作“必修课”:提审时全神贯注捕捉嫌疑人情绪变化,庭审中精准同步记录交锋细节;下班后反复研究系统操作指南,主动学习办案流程,梳理卷宗归档规范。四年磨砺,她已能从容应对各类场景,熟练操作系统中的每一个办案节点,累计制作各类法律文书上千份,整理卷宗1200多册,校对法律文书超500万字。
让她记忆最深的是一起17年前的再审案件。卷宗材料多为手写,字迹潦草难辨,纸张褪色发黄,为核对笔录中人员姓名,她翻遍21名当事人的户籍档案,连续加班20多个夜晚,将书证、证人证言、被告人供述等零散材料逐字整理成200余页、一万两千字的审查报告。当法槌落下、案件依法改判时,她终于懂得:所谓“较真”,是对法律尊严的捍卫,更是对当事人的负责。那些曾被忽视的“小数点”、“名字错漏”等,实则是守护公平正义的基石。